TEL:13974383486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合同终止
律师信息
李军-永顺县律师照片展示

李军律师

  • :湖南湘银律师事务所
  • :14331201210616020
  • :13974383486
  • :湖南省永顺县灵溪镇湘潭路97号三楼
律师文集
律师介绍

    李军律师,李军律师,执业证号:143312012106160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协会会员,湖南湘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从事法律职业23年,期间办理了许多重大、复杂、疑难的民商事案件。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实务经验丰富,尤其在诉讼领域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和深入细致的法学理论功底,善于将法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为当事人提供周全细致的法律服务,并勇于担当与负责。擅长婚姻、交通事故、劳动工伤、损害赔偿、合同纠纷、刑事辩护等业务,凭......更多介绍

更多介绍 >>

对于非职务技术成果,员工离职后保密义务如何延续?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7日 来源:永顺县律师
[导读]:在处理非职务技术成果的保密问题时,员工离职后的保密义务主要依赖于双方事先签订的合同约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即使技术成果非职务所得,如果员工在工作期间或因工作关系接触到该成果,且与企业有明确的保密协议,则员工在离职后仍需继续履行保密义务,以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和技术优势。

对于非职务技术成果,员工离职后保密义务如何延续?

1.合同约定优先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如果企业与员工之间有关于非职务技术成果保密的明确书面协议,即便员工离职,也应继续遵守该协议中的保密条款。

2.商业秘密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对商业秘密进行了定义,并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即使技术成果为非职务所得,但如果该成果或其中的信息构成企业的商业秘密,如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离职员工未经许可不得泄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这些信息。

3.合理范围内的保密义务:法院在实际判例中通常会考量保密义务是否合理,包括保密期限的合理性、保密信息的具体范围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劳动者离职后,对于原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负有保密义务。这一义务的持续时间、内容等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确定。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非职务技术成果权益被侵犯,如何界定侵权行为?

非职务技术成果是指公民在完成本职工作或单位任务之外,依靠自己的智力劳动独立创造的,与本人职务无关的科学技术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非职务技术成果的权益属于个人,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侵犯。当非职务技术成果权益被侵犯时,侵权行为的界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未经授权使用:如果他人未经技术成果所有人许可,擅自使用、销售、许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将该非职务技术成果投入商业应用,即构成侵权。这包括直接复制、模仿技术方案,或者对技术成果进行实质性的修改、改进后使用。

2. 侵犯专利权:如果非职务技术成果已获得专利权,他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即构成专利侵权。

3. 泄露、披露技术秘密:非职务技术成果可能包含技术秘密,如工艺流程、配方、设计图纸等。他人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泄露、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该技术秘密,即构成对技术秘密权的侵犯。

4. 假冒科技成果权:假冒科技成果权是指未经技术成果所有人同意,擅自在其产品上标注他人的非职务技术成果名称、发明人姓名等信息,误导公众认为该产品采用了该非职务技术成果,从而获取不正当利益。

5. 不正当竞争:如果侵权行为涉及利用非职务技术成果进行不正当竞争,如通过抄袭、剽窃、非法获取等方式,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损害技术成果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也构成侵权。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非职务科技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受法律保护。”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九条对商业秘密保护做出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第五十一条规定:“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界定非职务技术成果权益被侵犯的行为,需结合具体事实,对照相关法律法规,从未经授权使用、侵犯专利权、泄露技术秘密、假冒科技成果权、不正当竞争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判断。一旦确认侵权行为存在,侵权人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员工对于非职务技术成果的保密义务在离职后能否延续,关键在于双方是否有合法有效的保密协议,以及该成果是否符合商业秘密的定义。企业在要求员工承担保密义务时,应确保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并明确保密的具体内容、期限及违约责任,同时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也应当自觉遵守合同约定及法律规定,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技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All Right Reserved

永顺县律师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